基本信息:男 18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食管:下端粘膜充血水肿,蠕动差
贲门:开闭好,E-G线肿胀,可见橘红色岛状柱状上皮细胞增生
胃低:粘膜未见异常,粘液湖清亮,
胃体:粘膜未见异常
胃角:弧形,光滑,有少许粘液附着
胃窦:粘膜充血水肿,粘膜红白相间,以红象为主,可见散在点状充血,
幽门:圆,开闭好,未见胆汁返流,
球部:球腔形态正常,粘膜未见异常
降部:年末正常,乳头形态正常,未见异常分泌物
发现时间为2010-03-10
诊断结果为Barrett食管充血性胃炎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未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是否需要手术?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可以先保守治疗。建议服用吗叮啉片和得必泰颗粒以及奥美拉唑胶囊。另外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不能吸烟喝酒。必要时手术治疗。祝健康。
2012-06-17 03:31
你好,Barrett食管即巴雷特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广义的概念包括食管的胃上皮化生或异位,以及柱状上皮化生。为与食管下段的贲门黏膜柱状上皮区分, 曾规定病变范围在胃食管连接处3cm以上(即所谓的3cm法则)。近年来的概念倾向于指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食管与胃黏膜交界的连接线以上出现的任何长度的原有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情况。更严格的定义是指胃食管连接线以上原有鳞状上皮被含杯状细胞的特殊柱状上皮替代情况。由于该病在临床上多继发于胃食管反流、裂孔疝,一般认为,反流的各种成分,包括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均可以引起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受损,由耐酸、再生能力强的胃粘膜柱状上皮进行修复,从而形成Barrett食管。因此,Barrett食管的形成也可理解为食管上皮损伤后的伤口愈合反应:皮肤伤口愈合长疤(长的不是皮肤上皮组织而是纤维组织),食管伤口愈合胃粘膜上皮修复(长的是胃上皮在而不是食管本身的上皮)。临床上对于巴雷特食管有过度治疗的倾向,其实,多数BE主要引起胃食管反流的症状,治疗上对症处理便可。没有症状的巴雷特食管,如果病理活检确认是交界型或胃底型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如烧心、反酸、嗳气或胸骨后疼痛,可按胃食管反流的药物治疗方法。病理活检若确认为肠化的BE食管,则应病理评估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癌变潜能(条件不好的医院做的检查可借出病理切片找有经验的医生会诊),这类病例需要纳入临床内镜随访及监测,随访时间主要依病理活检中不典型增生程度而定。如果病理活检报告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则需要及时治疗,一般在内镜下做微创剥离切除即可,已经癌变者则应积极外科手术治疗。
2012-06-18 14:57